shào

召父杜母

拼音 shào fù dù mǔ怎么读

注音 ㄕㄠˋ ㄈㄨˋ ㄉㄨˋ ㄇㄨˇ

感情 褒义

召父杜母的意思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
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称赞地方官。

例子明·萧良有《龙文鞭影》第一卷:“召父杜母,雍友杨师。”

故事 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都能为民兴利,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与坡地,广拓耕田,注重农业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召父杜母的详细解释

【释义】

召父,指西汉召信臣。杜母,指东汉杜诗。二人先后为南阳太守,博得百姓爱戴,故称为“召父杜母”。见《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召信臣传、后汉书・卷三十一・杜诗传》。后用以称扬地方长官的政绩。

召父杜母成语接龙

“母”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母以子贵
  • 贵人多忘
  • 忘年之交
  • 交头接耳
  • 耳提面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梅竹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召父杜母成语接龙

“召”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朝奏夕召
  • 月夕花朝
  • 风花雪月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 甘拜下风
  • 食不求甘
  • 丰衣足食
  • 羽毛未丰
  • 威凤一羽

召父杜母字义分解

读音(zhào,shào), 口部,共5画

㈠ 召 [ zhào ]

①. 召唤。 如: 召集。召见。

②. 召致,引来。 如: 召祸。召人怨。

㈡ 召 [ shào ]

①.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读音(fù,fǔ), 父部,共4画

㈠ 父 [ fù ]

①. 爸爸,母亲的丈夫。 如: 父母。父辈。父子。父兄。

②.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如: 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㈡ 父 [ fǔ ]

①. 老年人。 如: 田父。渔父。

②. 同“甫”。

读音(dù), 木部,共7画

①.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②. 阻塞(sè),堵塞(sè)。 如: 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③.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④. 姓。 如: 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读音(mǔ), 毋部,共5画

①. 妈妈,娘。 如: 母亲。母性。母系。慈母。母忧(称母亲去世)。

②.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 如: 姑母。舅母。

③. 雌性的,与“公”相对。 如: 母鸡。

④.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 如: 母国。母校。母音(元音)。

⑤.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 如: 螺丝母。子母扣。

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