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ú tuì

牛饩退敌

拼音 niú xì tuì dí怎么读

注音 ㄋㄧㄡˊ ㄒㄧˋ ㄊㄨㄟˋ ㄉㄧˊ

繁体 牛餼退敵

感情 中性

牛饩退敌的意思

饩:活的牲口。
用牛羊击退敌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人杞子在郑国掌握了都城北门的钥匙,派人要秦穆公攻打郑国。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派大将孟明视等率军出征。郑国商人弦高发现秦军动向,假装送牛羊迎接秦军,背后通风报信,秦军只好退走。晋国乘机出兵打败秦军。

牛饩退敌的详细解释

【释义】

饩,活的牲口。春秋时郑国商人弦高将至周买卖,途中碰到正前往攻打郑国的秦兵。他机智的以牛犒劳秦军,称说郑君已知秦兵将路过郑国,所以遣人来此。并且迅速差人传报回国,使其加强防备。秦军以为郑国早有防备,只能灭了邻近的滑国,领军回去。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牛饩退敌成语接龙

“敌”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敌众我寡
  • 寡不敌众
  • 众志成城
  • 城下之盟
  • 盟山誓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谋财害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梅竹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牛饩退敌成语接龙

“牛”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目无全牛
  • 光彩夺目
  • 鼠目寸光
  • 城狐社鼠
  • 众志成城
  • 大庭广众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牛饩退敌字义分解

读音(niú), 牛部,共4画

①.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如: 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②. 星名,二十八宿之。 如: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③. 喻固执或骄傲。 如: 牛气。

④. 姓。

读音(xì), 饣部,共7画

①. 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

②. 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③. 赠送食物。

退

读音(tuì), 辵部,共9画

①.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 如: 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

②. 离开,辞去。 如: 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

③. 送还,不接受,撤销。 如: 退还。

④. 脱落。 如: 退色。退毛。减退。

⑤. 和柔的样子。 如: 退然。

⑥. 迟缓,畏缩。 如: “求也退”。

读音(dí), 攴部,共10画

①.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 如: 敌人。敌方。敌寇。

②. 指敌人。 如: 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

③. 抵挡。 如: 寡不敌众。

④. 相当。 如: 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⑤. 仇视。 如: 敌意。“诸侯敌王所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