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án zhǐ jiàn xiǔ怎么读
注音: ㄌㄢˊ ㄓˇ ㄐㄧㄢˋ ㄒㄧㄡˇ
繁体: 蘭芷漸滫
兰、芷:香草;渐:浸渍;滫:臭泔水。把兰、芷浸泡在泔水里。比喻受恶环境的影响。 复制
出处:《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①. 指“兰草”和“兰花”。 如: 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②. 古书上指“木兰”。
③.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④. 古同“斓”,斑斓。
⑤. 姓。
①. 〔白~〕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简称“芷”;亦称“辟芷”。
①.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 如: 逐渐。渐进。渐渐。渐次。渐悟。渐冉(逐渐)。防微杜渐。
②. 加剧。 如: 疾大渐。
③. 疏导。 如: 渐九川。
①. 浸。 如: 渐渍。渐洳(浸湿)。渐染。渐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②. 流入。 如: 东渐于海。
①. 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 如: “兰槐之根是谓芷,其渐之滫”。
②. 古烹调方法之一,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滑。
③. 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