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i jiàn mǎi niú

卖剑买牛

拼音 mài jiàn mǎi niú怎么读

注音 ㄇㄞˋ ㄐㄧㄢˋ ㄇㄞˇ ㄋㄧㄡˊ

繁体 賣劍買牛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刀枪入库偃武修文马放南山

反义词 南征北战投笔从戎东征西讨

卖剑买牛的意思

卖掉刀剑;买进耕牛。形容改业归农;也形容离开战斗生活;从事生产劳动。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子惟有躬耕差可为,卖剑买牛悔不早。(宋・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诗)

故事 西汉时期,渤海一带农民因饥荒被迫当上了强盗,汉宣帝刘询派70多岁的龚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后大力宣传只要从事农业生产不再做强盗的一律不咎既往,他开仓借粮,救济饥民,于是这些百姓纷纷卖剑买牛从事农业生产,安居乐业。

卖剑买牛的详细解释

【释义】

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居民多带持刀剑为盗,龚遂为太守后,劝民舍弃刀剑,改业归农。见《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龚遂传》。后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宋・陆游・答吴提宫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载笠,尚永记于交盟。”或作“买牛卖剑”、“买犁卖剑”、“卖刀买犊”、“卖刀买牛”、“卖剑渤海”。

卖剑买牛的翻译

  1. sell one's swords to buy oxen for farming

卖剑买牛成语接龙

“牛”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牛鬼蛇神
  • 神机妙算
  • 算无遗策
  • 策无遗算
  • 算尽锱铢
  • 铢积寸累
  • 累月经年
  • 年富力强
  • 强弩之末
  • 末大不掉
  • 掉以轻心
  • 心安理得
  • 得不偿失
  • 失魂落魄
  • 魄散魂飞
  • 飞黄腾达
  • 达官显宦
  • 宦海风波
  • 波澜壮阔
  • 阔论高谈
  • 谈何容易
  • 易如反掌
  • 掌上明珠

卖剑买牛成语接龙

“卖”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贱买贵卖
  • 自轻自贱
  • 渊源有自
  • 如临深渊
  • 挥洒自如
  • 借题发挥
  • 东挪西借
  • 道西说东
  • 津津乐道
  • 无人问津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卖剑买牛字义分解

读音(mài), 十部,共8画

①. 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 如: 卖菜。卖身。买卖。卖方。卖狗皮膏药(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

②. 叛卖,出卖国家、民族或别人的利益。 如: 卖友,卖国求荣。卖身投靠。

③. 尽量使出力气。 如: 卖力。卖命。卖劲儿。

④. 显示自己,表现自己。 如: 卖弄。卖乖。倚老卖老。

读音(jiàn), 刀部,共9画

①. 古代的一种兵器。 如: 宝剑。长剑。剑鞘。剑术。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剑。

读音(mǎi), 乙部,共6画

①. 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 如: 买卖。买办(❶采购货物的人;❷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的中间人和经纪人)。买名。买好。买笑(旧指到妓院寻欢作乐)。买主。买方。买春(买酒,唐代酒名多带“春”字)

②. 招致。 如: 买祸。

③. 姓。

读音(niú), 牛部,共4画

①.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如: 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②. 星名,二十八宿之。 如: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③. 喻固执或骄傲。 如: 牛气。

④.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