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í fū zhī jiàn怎么读
注音: ㄆㄧˊ ㄈㄨ ㄓ ㄐㄧㄢˋ
繁体: 皮膚之見
感情 中性
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 复制
出处:宋・阮逸《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肤浅的见解。
例子:金·王若虚《滹南诗话》中卷:“或言山谷所拟胜东坡,此皮肤之见也。”
①.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 如: 皮毛。
②.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 如: 裘皮。
③.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 如: 封皮。书皮。
④. 表面。 如: 地皮。
⑤. 薄片状的东西。 如: 豆腐皮。
⑥. 韧性大,不松脆。 如: 花生放皮了。
⑦. 不老实,淘气。 如: 顽皮。
⑧. 指橡胶。 如: 胶皮。皮球。
⑨. 姓。
①. 肉体表面的皮。 如: 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②. 表面的,浅薄的。 如: 肤浅。肤泛。
③. 大。 如: “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看到。 如: 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②. 接触,遇到。 如: 怕见风。见习。
③. 看得出,显得出。 如: 见效。相形见绌。
④.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 如: 见上。见下。
⑤. 会晤。 如: 会见。接见。
⑥.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 如: 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⑦.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 如: 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①. 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 古同“现”,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