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ū yù zhī lùn怎么读
注音: ㄓㄨ ㄩˋ ㄓ ㄌㄨㄣˋ
繁体: 珠玉之論
感情 中性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复制
出处:《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形容极其精妙而有价值的言论。《明・故继宗・书言故事・卷六・谈论类・珠玉》:“不聆珠玉之论。”
①.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 如: 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②. 像珠子的东西。 如: 汗珠。泪珠。露珠。
①.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如: 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②. 美,尊贵的,敬辞。 如: 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③. 姓。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 如: 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②.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 如: 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③.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 如: 系统论。
④. 看待。 如: 一概而论。
⑤. 衡量,评定。 如: 论罪。论功行赏。
⑥. 按照。 如: 论件。论资排辈。
⑦. 姓。
①. 古同“伦”,条理。
②.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③. 古同“抡”,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