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dùn kāi

茅塞顿开

拼音 máo sè dùn kāi怎么读

注音 ㄇㄠˊ ㄙㄜˋ ㄉㄨㄣˋ ㄎㄞ

繁体 茅塞頓開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恍然大悟

反义词 冥顽不灵

茅塞顿开的意思

茅:茅草;塞:堵塞。
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正音“塞”,读作“sè”,不能读作“sài”。

辨形“茅”,不能写作“矛”。

辨析茅塞顿开”与“恍然大悟”有别;“茅塞顿开”一般用于经别人点拨而猛然理解;“恍然大悟”则可用于经过自己学习思索而突然明白。

歇后语 麻黄汤发汗 —— 茅塞顿开

谜语 恍然大悟 (谜底:茅塞顿开)

茅塞顿开的详细解释

【释义】

被茅草阻塞的山路,豁然开通了。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语本《孟子・尽心下》。

【典源】

《孟子・尽心下》

孟子谓[1]曰:“山径之蹊间,[2]用之而成路;[3]不用,则[4]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解

[1]高子:战国时齐人,生卒年不详,尝学于孟子。

[2]介然:坚固貌,有专一的意思。

[3]为间:隔些时候。

[4]茅塞:茅草塞住山径。

【典故】

“茅塞”是指山径少人走,丛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在这章中,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为学不能专心有恒,那就会像山间的小路一样,常常走动,就会变成一条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阻塞山路。意思是说,圣人之道,要学而时习,不可舍而不修,否则就像茅草塞路一样。勉励高子要恒心向学,德业才可精进。“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经被茅草塞住了,后来“茅塞”一语就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顿开”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为受了指点,突然间想通了。所以“茅塞顿开”一语就可以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

【书证】

  • 01.《西游记》第六四回:“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 02.《金瓶梅》第六二回:“当时被伯爵一席话,说的西门庆心地透彻,茅塞顿开。”
  • 03.清・李渔《奈何天》第二八出:“茅塞顿然开,分明是其福至,貌随心改。”
  • 04.《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朱侍郎听了他言,一时茅塞顿开,非常钦佩。”

【用法】

语义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醒悟。

类别用在“突然领悟”的表述上。

例句

闻君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

这一句局外人的提醒话语,竟使我茅塞顿开

你有何困扰?让这位大师来指点指点,可以让你茅塞顿开

听你这番说明,让我茅塞顿开,过去的疑惑似乎一下子全没了。

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听大师的一席话后,让我茅塞顿开,如在人生大海中找到一盏明灯。

我被这个问题困扰已久,经由老师的解释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他听完后,茅塞顿开地说:“呀啊!你真行!我就是没有想到这一层!”

原本在我心里的一团疑惑,听了你的解说后,使我茅塞顿开,有如拨云见日。

妹妹一直不敢面对自己的感情,经过姊姊开导后,茅塞顿开,心情也开朗多了。

【辨识】

形音茅,音máo。茅草。不可写作“矛”。

茅塞顿开的翻译

  1. suddenly see the light
  2. 急(きゅう)に悟(さと)るようになる,急に会得(えとく)する
  3. открыть глазá

茅塞顿开成语接龙

“开”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开门见山
  • 山崩地裂
  • 裂土分茅
  • 茅茨土阶
  • 阶前万里
  • 里应外合
  • 合情合理
  • 理所当然
  • 然糠照薪
  • 薪尽火传
  • 传宗接代
  • 代人捉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谋财害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茅塞顿开成语接龙

“茅”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名列前茅
  • 欺世盗名
  • 童叟无欺
  • 返老还童
  • 流连忘返
  • 从善如流
  • 无所适从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茅塞顿开字义分解

读音(máo), 艸部,共8画

①.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 如: 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读音(sāi,sài,sè), 土部,共13画

㈠ 塞 [ sāi ]

①. 堵,填满空隙。 如: 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②.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 如: 活塞。塞子。

㈡ 塞 [ sài ]

①. 边界上险要地方。 如: 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㈢ 塞 [ sè ]

①.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 如: 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读音(dùn), 页部,共10画

①. 很短时间的停止。 如: 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②. 忽然,立刻,一下子。 如: 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③. 叩,跺。 如: 顿首再拜。

④. 处理,设置。 如: 安顿。整顿。

⑤. 疲乏。 如: 困顿。劳顿。

⑥.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 如: 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⑦. 次。 如: 三顿饭。

⑧. 同“钝”,不锋利。

⑨. 姓。

读音(kāi), 廾部,共4画

①.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 如: 开启。开化。开诚布公。

②. 分割。 如: 对开。三十二开本。

③. 通,使通。 如: 开导。开窍。

④. 使显露出来。 如: 开采(挖掘矿物)。开发。

⑤. 扩大、发展。 如: 开扩。开拓。

⑥. 发动或操纵。 如: 开动。开车。

⑦. 起始。 如: 开始。开宗明义。

⑧. 设置、建立。 如: 开创。开国。开设。

⑨. 列举,写出。 如: 开单子。开发票。

⑩. 支付。 如: 开销。开支。

⑪. 沸腾,滚。 如: 开水。

⑫. 举行。 如: 开运动会。

⑬.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 如: 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