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yīn xiào

龙吟虎啸

拼音 lóng yīn hǔ xiào怎么读

注音 ㄌㄨㄥˊ ㄧㄣ ㄏㄨˇ ㄒㄧㄠˋ

繁体 龍吟虎嘯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反义词 不绝如缕

龙吟虎啸的意思

吟:鸣、叫;啸:兽类长声吼叫。
像龙一样长鸣;像虎一样咆哮。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气势盛大。

出处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指响声很大。

例子龙吟虎啸,鹤唳莺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

正音“啸”,读作“xiào”,不能读作“xiāo”。

辨形吟,右部不能写作“令”。

龙吟虎啸的详细解释

【释义】

龙虎的吼叫声。形容声音嘹亮。《宋・黄庭坚・送昌上座归成都诗》:“昭觉堂中有道人,龙吟虎啸随风云。”

语本易经・乾卦・孔颖达・正义》:“龙吟则景云出,……虎啸则谷风生。”比喻同类事物相互感应。《西游记・第六十回》:“龙吟虎啸,鹤唳莺鸣,一片清幽真可爱。”亦作“虎啸龙吟”。

龙吟虎啸的翻译

  1. cries of dragons and tigers

龙吟虎啸成语接龙

“啸”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啸咤风云
  • 云蒸霞蔚
  • 蔚为大观
  • 观者如云
  • 云谲波诡
  • 诡计多端
  • 端人正士
  • 士饱马腾
  • 腾云驾雾
  • 雾里看花
  • 花枝招展
  • 展眼舒眉
  • 眉开眼笑
  • 笑里藏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谋财害命
  • 命蹇时乖

龙吟虎啸成语接龙

“龙”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车水马龙
  • 安步当车
  • 随遇而安
  • 夫唱妇随
  • 逐臭之夫
  • 酒食征逐
  • 千日醉酒
  • 气象万千
  • 垂头丧气
  • 涕泪交垂
  • 痛哭流涕
  • 痛定思痛
  • 切肤之痛
  • 目空一切
  • 光彩夺目
  • 鼠目寸光
  • 城狐社鼠
  • 众志成城
  • 大庭广众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龙吟虎啸字义分解

读音(lóng), 龙部,共5画

①.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如: 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②.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如: 恐龙。

③.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如: 龙颜。龙体。龙袍。

④. 姓。

读音(yín), 口部,共7画

①. 唱,声调抑扬地念。 如: 吟咏。吟诵。吟味(吟咏玩味,体味)。吟讽(吟咏讽诵)。

②. 叹息,痛苦的声音。 如: 吟啸(a.悲哀愤慨地长叹;b.吟咏)。呻吟。

③.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 如: 秦妇吟。

④. 鸣,叫。 如: 风吟。猿吟。

读音(hǔ), 虍部,共8画

①.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如: 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②. 勇猛、威武。 如: 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③. 古同“唬”,威吓。

④. 古同“琥”,琥珀。

读音(xiào), 口部,共11画

①. 撮口作声,打口哨。 如: 啸歌(吟咏)。啸傲。啸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啸啸山林”)。呼啸。仰天长啸。

②. 动物拉长声叫。 如: 虎啸。猿啸。

③.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如: 北风呼啸。海啸。

④. 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 如: 飞机尖啸着冲上蓝天。炮弹呼啸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