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shí zhì

因时制宜

拼音 yīn shí zhì yí怎么读

注音 ㄧㄣ ㄕˊ ㄓˋ ㄧˊ

繁体 因時制宜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

反义词 生搬硬套刻舟求剑墨守成规胶柱鼓瑟一概而论

因时制宜的意思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
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出处《晋书・刘颂传》:“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宜,以尽事适今。”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清 魏源《圣武记》第11卷:“为政贵因时制宜。”

谜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谜底: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的详细解释

【释义】

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合宜的措施应对。语本《淮南子・泛论》。△“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典源】

《淮南子・泛论》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是以政教易化,风俗易移也。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朴重之法,治既弊之民,是犹无镝衔橛策錣而御𫘛马也。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唐虞有制令而无刑罚,夏后氏不负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当今之世,忍诟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欲以神农之道治之,则其乱必矣。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岂可同哉!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修戟无刺。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幨以守,连弩以射,销车以斗。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所以为乱也。夫神农、伏羲,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废法而治民。舜执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释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观之,[1]者,所以论民俗而[2]缓急也;器械者,因[3]而制宜适也。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耳不知清浊之分者,不可令调音;心不知治乱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独闻之耳,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法度:法律和制度。

[2]节:限制、控制。

[3]时变:时局的变迁。

【典故】

所谓“制宜”,义为采取适当措施,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词语,是说当时、地、事各种条件产生变化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因应。其中“因时制宜”见于《淮南子・泛论》。作者以为,古时的法律制度不能适用于今日,古时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也就是说:法律制度应顺应民俗而随时调整,武备、兵器应依据时局变迁而因应改良。后来“因时制宜”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合宜的措施应对。

【书证】

  • 01.《晋书・卷四六・刘颂列传》:“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宜,以尽事适今。”
  • 02.《宋史・卷三一一・晏殊等列传》:“论曰:『……仁宗之世,天下承平,因时制宜,济以宽厚,相臣预有力焉。』”
  • 03.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一・武事余记》:“为政贵因时制宜,应如何酌减,以复旧制,著会议具奏。”
  • 04.《文明小史》第一回:“我们中国,都是守著那几千年的风俗,除了几处通商口岸,稍能因时制宜,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
  • 05.《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而杀虎口之议亩租,察哈尔属之戢私垦,……列朝因时制宜,不拘成例。”

【用法】

语义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合宜的措施应对。

类别用在“依势行事”的表述上。

例句

好的措施都该因时制宜,顺应时代的潮流。

做事若不懂得因时制宜,将会难以达致成效。

现在时代不同了,要能够因时制宜,不要一味循著旧方法去做。

现代人口味不同了,我们的产品也要因时制宜,做点革新变化。

要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境,必须因时制宜,定出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政策。

因时制宜的翻译

  1. adopt measures according to time
  2. s'adapter aux circonstances

因时制宜成语接龙

“宜”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宜室宜家
  • 家喻户晓
  • 晓风残月
  • 月下花前
  • 前仰后合
  • 合情合理
  • 理所当然
  • 然糠照薪
  • 薪尽火传
  • 传宗接代
  • 代人捉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谋财害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因时制宜成语接龙

“因”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陈陈相因
  • 贯朽粟陈
  • 腰缠万贯
  • 虎背熊腰
  • 生龙活虎
  • 虎口余生
  • 如狼似虎
  • 挥洒自如
  • 借题发挥
  • 东挪西借
  • 道西说东
  • 津津乐道
  • 无人问津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因时制宜字义分解

读音(yīn), 囗部,共6画

①.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 如: 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②. 理由。 如: 因为(wèi)。因而。

③. 依,顺着,沿袭。 如: 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读音(shí), 日部,共7画

①.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 如: 时间。时不我与。

②. 较长的时间。 如: 时代。古时。

③. 泛指一段时间。 如: 时光。时令。时分。

④. 现在的,当前的。 如: 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⑤. 常常。 如: 时常。学而时习之。

⑥. 一年中的一季。 如: 时序。四时如春。

⑦.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⑧.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 时钟。时差(chā)。

⑨. 某一时刻。 如: 按时上班。

⑩. 不定时,有时候。 如: 时而。时阴时晴。

⑪. 机会。 如: 时机。待时而动。

⑫. 姓。

读音(zhì), 刀部,共8画

①. 规定。 如: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②. 限定,约束,管束。 如: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③. 法规,制度。 如: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④. 造,作。 如: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⑤.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如: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⑥. 古代帝王的命令。 如: 制诰。

⑦.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读音(yí), 宀部,共8画

①. 适合,适当。 如: 宜人。宜于。合宜。权宜。适宜。相宜。

②. 应该,应当。 如: 事不宜迟。

③. 当然,无怪。 如: 宜其无往而不利也。

④.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