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 ān

坐立不安

拼音 zuò lì bù ān怎么读

注音 ㄗㄨㄛˋ ㄌㄧˋ ㄅㄨˋ ㄢ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心神不定忐忑不安惴惴不安寝食难安坐卧不宁

反义词 心安理得安之若素处之泰然心平气和平心静气镇定自若

坐立不安的意思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辨析坐立不安”与“坐卧不宁”有别:“坐立不安”多用在口语里;“坐卧不宁”多用在书面语里。

歇后语 1. 属泥翁的 —— 坐立不安
2. 猴屁股扎蒺藜 —— 坐立不安

谜语 躺下才舒服 (谜底:坐立不安)

坐立不安的详细解释

【释义】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语或本《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忐忑不安”

【典源】

※《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1][2],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

注解

[1]水肿: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通常发生于心脏病、肾脏病患者。

[2]喘息奔急:呼吸急促。

【典故】

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书证】

  • 01.《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棹船出来,江里赶些私盐。不想又遇著哥哥在此受难!”
  • 02.《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 03.《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前日为萧秀才时常此间来往,他后日当中状元,我等见了他坐立不安,所以教你筑墙遮蔽。”
  • 04.《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走一个到朱家去看,见说儿子不曾到家,倒叫了娘子去,一发不解。走来回复众人,大家疑惑,就像热盘上蚁子,坐立不安。”
  • 05.《儒林外史》第二一回:“牛老心里著实不安,请他坐下,忙走到柜里面,一个罐内倒出两块橘饼和些蜜饯天茄,斟了一杯茶,双手递与卜诚,说道:『却是有劳的紧了,使我老汉坐立不安。』”
  • 06.《三侠五义》第九回:“且说公孙策自包公入朝后,他便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满心要打点行李起身,又恐谣言惑众,只得忍耐。”
  • 07.《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平时见了稍些阔点人,已经坐立不安,语无伦次,何况学台大人,钦差体制,是何等威严?未尝见面,已经吓得昏的了。”

【用法】

语义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

类别用在“惶惶不安”的表述上。

例句

在等待考试录取通知的日子里,他成天坐立不安

听说家里发生事故,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坐立不安

登山者的家属在等候救难队的搜救消息时,显得坐立不安

明天就要放榜了,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太著急。

知道公司可能被查封,每个员工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母亲应该在家的,为何电话没人接?不祥的预感,让他顿时坐立不安起来。

当医生正在为这个女孩进行手术时,她的父母在手术室外不停地走来走去,显得坐立不安

【辨识】

同义“坐立不安”及“忐忑不安”都是用来形容不安宁的样子。

异义“坐立不安”侧重于形容行为的表现;“忐忑不安”侧重于形容内心的感觉。

例句
坐立不安忐忑不安例句
当医生正在为这个女孩进行手术时,她的父母在手术室外不停地走来走去,显得坐立不安
考期将近,每个考生的心情都忐忑不安

坐立不安的翻译

  1. can neither sleep nor sit still
  2. いても立(た)ってもいられない,いらいらする
  3. не находить себе места(быть охвáченным беспокойством)
  4. être sur des charbons ardents

坐立不安成语接龙

“安”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安居乐业
  • 业精于勤
  • 勤能补拙
  • 拙嘴笨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梅竹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 誉过其实

坐立不安成语接龙

“坐”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平起平坐
  • 愤愤不平
  • 激起公愤
  • 枉矫过激
  • 活天冤枉
  • 寻死觅活
  • 枉尺直寻
  • 举直错枉
  • 轻而易举
  • 避重就轻
  • 无所回避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坐立不安字义分解

读音(zuò), 土部,共7画

①.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如: 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②. 乘,搭。 如: 坐车。坐船。

③.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 如: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④.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 如: 坐落。坐北朝南。

⑤.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 如: 坐锅。

⑥. 物体向后施压力。 如: 房顶往后坐。

⑦. 介词,因,由于,为着。 如: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⑧.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⑨. 定罪。 如: 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⑩. 瓜果等植物结实。 如: 坐瓜。坐果。

⑪. 同“座”。

读音(lì), 立部,共5画

①. 站,引申为竖起来。 如: 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

②. 做出,定出。 如: 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

③. 存在,生存。 如: 自立。独立。势不两立。

④. 马上,即刻。 如: 立时。立刻。立等。

⑤. 姓。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ān), 宀部,共6画

①. 平静,稳定。 如: 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②.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 如: 安民。安慰。安抚。

③.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 如: 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④.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 如: 平安。转危为安。

⑤. 装设。 如: 安置。安家立业。

⑥.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 如: 他安的什么心?

⑦. 疑问词,哪里。 如: 安能如此?

⑧.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