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é

别具一格

拼音 bié jù yī gé怎么读

注音 ㄅㄧㄝˊ ㄐㄩˋ ㄧ ㄍㄜˊ

繁体 別具一格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标新立异别开生面别有风味

反义词 千篇一律如出一辙依样葫芦

别具一格的意思

格:格式;风格。
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等。

例子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正音“一”,读作“yī”,不能读作“yì”。

辨形“格”,不能写作“恪”。

辨析别具一格”和“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但“别具一格”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别开生面”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甚广。

歇后语 王羲之的字帖 —— 别具一格

谜语 1.(谜底:别具一格)
2. 与众不同 (谜底:别具一格)

别具一格的详细解释

【释义】

具有独特的风格。如:“这衣服样式新颖,别具一格。”

别具一格的翻译

  1. having a unique style
  2. 独特の風格がある,一風(いっぷう)変わっている
  3. своеобрáзный
  4. avoir un style originale,du cachet(être unique,différent,distinctif)

别具一格成语接龙

“格”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格杀勿论
  • 论功行赏
  • 赏心悦目
  • 目瞪口呆
  • 呆若木鸡
  • 鸡犬不宁
  • 宁死不屈
  • 屈指可数
  • 数一数二
  • 二三其意
  • 意味深长
  • 长驱直入
  • 入不敷出
  • 出神入化
  • 化为乌有
  • 有朝一日
  • 日月如梭
  • 梭天摸地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别具一格成语接龙

“别”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天壤之别
  • 叫苦连天
  • 大呼小叫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 甘拜下风

别具一格字义分解

读音(bié,biè), 刀部,共7画

㈠ 别 [ bié ]

①. 分离。 如: 别离。别情。别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别。告别。久别重逢。分门别类。

②. 差别。 如: 霄壤之别。

③. 分类。 如: 类别。性别。职别。级别。派别。

④. 另外的。 如: 别人。别号。别字。别墅。别论。别开生面。

⑤. 卡住,插住,绷住。 如: 别针。别花。

⑥. 不要,不准。 如: 别动。

㈡ 别 [ biè ]

①. 〔~扭〕不顺心,不相投(“扭”读轻声)。

读音(jù), 八部,共8画

①. 器物。 如: 器具。

②. 备有。 如: 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③. 备,办。 如: 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

④. 古同“俱”,都,完全。

⑤.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 如: 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gé), 木部,共10画

①.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 如: 格子纸。方格儿布。

②. 法式,标准。 如: 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③. 表现出来的品质。 如: 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④. 阻碍,隔阂。 如: 格格不入。

⑤. 击,打。 如: 格斗。格杀。

⑥. 推究。 如: 格致。

⑦. 树的长枝。

⑧. 至,来。 如: 格于上下。

⑨. 感通。 如: 格于皇天。

⑩. 变革,纠正。 如: 格非。

⑪.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