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sān

茅庐三顾

拼音 máo lú sān gù怎么读

注音 ㄇㄠˊ ㄌㄨˊ ㄙㄢ ㄍㄨˋ

繁体 茅廬三顧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草庐三顾

茅庐三顾的意思

见“草庐三顾”。

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例子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茅庐三顾的详细解释

【释义】

犹“三顾茅庐”。见“三顾茅庐”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三顾茅庐”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打著“复兴汉室”名号起兵的刘备,在屯田新野时,从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是个能人,于是前去拜访,一连去了三次,才见到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了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不顾身分,一连三次专程拜访的诚心,终于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书证】

  • 01.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 02.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你便能勾片言折狱,一语兴邦,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茅庐三顾的翻译

  1. call on somebody three times to show one's sincerity

茅庐三顾成语接龙

“顾”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顾此失彼
  • 彼此彼此
  • 此起彼伏
  • 伏低做小
  • 小心翼翼
  • 翼翼小心
  • 心安理得
  • 得不偿失
  • 失魂落魄
  • 魄散魂飞
  • 飞黄腾达
  • 达官显宦
  • 宦海风波
  • 波澜壮阔
  • 阔论高谈
  • 谈何容易
  • 易如反掌
  • 掌上明珠
  • 珠光宝气
  • 气急败坏
  • 坏法乱纪
  • 纪渻木鸡
  • 鸡犬不宁

茅庐三顾成语接龙

“茅”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名列前茅
  • 欺世盗名
  • 童叟无欺
  • 返老还童
  • 流连忘返
  • 从善如流
  • 无所适从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茅庐三顾字义分解

读音(máo), 艸部,共8画

①.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 如: 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读音(lú), 广部,共7画

①. 房舍。 如: 茅庐。庐墓(①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②庐舍和坟墓)。

②. 姓。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①.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②.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gù), 页部,共10画

①. 回头看,泛指看。 如: 顾眄。顾名思义。回顾。

②. 照管,注意。 如: 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③.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 如: 顾客。惠顾。主顾。

④. 拜访。 如: 三顾茅庐。

⑤. 文言连词,但、但看。 如: “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

⑥. 文言连词,反而、却。 如: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⑦. 同“雇”,酬。

⑧.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