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āo qiáng zhī xìn怎么读
注音: ㄒㄧㄠ ㄑㄧㄤˊ ㄓ ㄒㄧㄣˋ
繁体: 蕭牆之釁
因内部问题而引起的危机。 复制
出处:《宋书・谢晦传》:庐陵之事,不由傍人,内积萧墙之衅,外行叔段之罚,既制之有主,臣何预焉。
例子:《魏书·源贺传》:乘厥~,藉其分崩之隙,东据历阳,兼指瓜步,缘江镇戍,达于荆郢。
①. 即“艾蒿”。
②.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 如: 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③.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④.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
⑤.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①.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 如: 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②. 门屏。 如: 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③.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 如: 衅钟。衅鼓。
②. 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 如: 衅隙。衅端(争端)。挑衅。寻衅。
③. 以香熏身。 如: 衅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