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āo shì yīng wǔ怎么读
注音: ㄇㄠ ㄕˋ ㄧㄥ ㄨˇ
繁体: 貓噬鸚鵡
感情 贬义
比喻排挤好人。 复制
出处:宋・岳珂《桯史・鹦鹉谕》:“至今蜀人谈谑,以排根善类者为‘猫噬鹦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爱猫的人,特地选定一个吉日从邻居家买来一只猫,准备用它来捕鼠。结果,老鼠一个没有抓到,猫先撕破鸟笼子,把主人最喜爱的鹦鹉给吃了。
①. 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
②. 方言,躲藏。
①. 〔~腰〕弯腰。亦称“毛腰”。
①. 咬,吞。 如: 噬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噬贤(嫉害贤能)。噬啮。吞噬。噬脐莫及。
①. 〔~鹉〕鸟,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种颜色,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能学人讲话,如“~~学舌”(含贬义)。
②. 〔~哥〕鹦鹉的通称。
③. (鸚)
①. 〔鹦~〕见“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