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 bì yǒu yī shāng怎么读
注音: ㄌㄧㄤˇ ㄏㄨˇ ㄒㄧㄤ ㄓㄥ , ㄅㄧˋ ㄧㄡˇ ㄧ ㄕㄤ
繁体: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复制
出处: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①.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如: 两个黄鹂。两本书。
②. 双方。 如: 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③.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如: 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④. 表示不定数目。 如: 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①.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如: 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②. 勇猛、威武。 如: 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③. 古同“唬”,威吓。
④. 古同“琥”,琥珀。
①.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如: 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②.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如: 相信。相烦。相问。
③. 亲自看(是否中意)。 如: 相亲。相中(zhòng)。
④. 姓。
①. 容貌,样子。 如: 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②. 物体的外观。 如: 月相。金相。
③. 察看,判断。 如: 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④.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如: 辅相。宰相。首相。
⑤.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⑥.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⑦.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 如: 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⑧.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⑨. 姓。
①.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 如: 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②. 力求实现。 如: 争取。争气。争胜。
③. 方言,差,欠。 如: 总数还争多少?
④.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 如: 争不。争知。争奈。
①. 一定。 如: 必定。必然。必须(一定要)。必需(不可少的)。势必。未必。事必躬亲。
②. 决定,肯定。 如: “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
③. 固执。 如: “毋意,毋必”。
④. 果真,假使。 如: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①. 存在。 如: 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②. 表示所属。 如: 他有一本书。
③. 表示发生、出现。 如: 有病。情况有变化。
④. 表示估量或比较。 如: 水有一丈多深。
⑤. 表示大、多。 如: 有学问。
⑥.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 如: 有劳。有请。
⑦. 无定指,与“某”相近。 如: 有一天。
⑧.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 如: 有夏。有宋一代。
①.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①. 受损坏的地方。 如: 工伤。伤痕。
②. 损害。 如: 伤了筋骨。伤脑筋。伤神。劳民伤财。
③.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 如: 伤风。伤寒。
④.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 如: 伤食。
⑤. 妨碍。 如: 无伤大体。
⑥. 悲哀。 如: 悲伤。哀伤。神伤。感伤。伤悼。伤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⑦. 得罪。 如: 伤众。开口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