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ài shì duō duō

怪事咄咄

拼音 guài shì duō duō怎么读

注音 ㄍㄨㄞˋ ㄕˋ ㄉㄨㄛ ㄉㄨㄛ

怪事咄咄的意思

同“咄咄怪事”。

怪事咄咄的详细解释

【释义】

即“咄咄怪事”。见“咄咄怪事”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咄咄怪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殷浩是晋代的大将军,和另一位将军桓温齐名,两人实力位阶相当,时常明争暗斗。殷浩原被封为中军大将军,要带兵平定关河的乱事。但在征讨姚襄时失败,桓温抓到这个机会上书皇帝,尽诉殷浩的罪状,使殷浩因此被贬为庶人,离开京城迁居到南方。殷浩被贬之后,仍然过著平静的生活,毫无怨言,只是每天对空写字。当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写什么,但就只看他写“咄咄怪事”四个字。可见殷浩虽嘴巴不说,心里仍然是气愤不平。“咄咄”是惊叹声,表示难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览・卷五○・地部一五・可蓝山》引《凉州记》:“定据平凉,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鸣,射之,竟不得一,定乃叹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叙述赫连定登可蓝山时,有好多只的狐狸绕著他嚎叫,赫连定拉弓射牠们,却一只都射不到,因而惊叹地说:“真是怪事!”。后来“咄咄怪事”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令人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

【书证】

  • 01.清・张尚瑗〈仙霞关〉诗:“七闽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

怪事咄咄成语接龙

“咄”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咄咄逼人
  • 人声鼎沸
  • 沸沸扬扬
  • 扬长而去
  • 去伪存真
  • 真凭实据
  • 据理力争
  • 争先恐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 誉过其实
  • 实事求是
  • 是古非今

怪事咄咄成语接龙

“怪”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千奇百怪
  • 气象万千
  • 垂头丧气
  • 涕泪交垂
  • 痛哭流涕
  • 痛定思痛
  • 切肤之痛
  • 目空一切
  • 光彩夺目
  • 鼠目寸光
  • 城狐社鼠
  • 众志成城
  • 大庭广众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怪事咄咄字义分解

读音(guài), 心部,共8画

①. 奇异,不平常。 如: 怪诞(离奇古怪)。怪事。怪物。怪讶。怪圈(quān )。怪话。怪异。奇形怪状。

②. 惊奇。 如: 大惊小怪。怪不得。

③.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 如: 鬼怪。妖怪。

④.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 如: 怪癖(古怪的癖好)。怪僻(古怪)。

⑤. 很,非常。 如: 怪好的天气。

⑥. 怨,责备。 如: 不怪你。怪罪。怪怨。

读音(shì), 亅部,共8画

①.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 如: 事情。事件。事业。

②. 变故。 如: 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③. 职业。 如: 谋事(指找职业)。

④. 关系和责任。 如: 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⑤. 办法。 如: 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⑥. 做,治。 如: 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⑦. 服侍。 如: 事父母。

读音(duō), 口部,共8画

①. 〔~~〕表示惊怪,如“~~怪事。”

②. 表示呵叱。 如: “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