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诚惶诚恐

拼音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怎么读

注音 ㄔㄥˊ ㄏㄨㄤˊ ㄔㄥˊ ㄎㄨㄥˇ

繁体 誠惶誠恐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惶恐不安胆战心惊惊惶失措

反义词 处之泰然

诚惶诚恐的意思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
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意味。

例子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

正音“惶”,读作“huáng”,不能读作“huǎng”。

辨形“诚”,不能写作“成”。

辨析诚惶诚恐”和“战战兢兢”;都表示“谨慎害怕”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诚惶诚恐”偏重在谨慎;“战战兢兢”偏重在害怕。②“战战兢兢”含贬义;“诚惶诚恐”在表示尊敬时不含贬义。

诚惶诚恐的详细解释

【释义①】

本为臣子对君上申述时的敬词。《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臣吕诲诚惶诚恐,百拜奏于皇帝陛下。”后用以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如:“他那天为啥诚惶诚恐的频频谢罪?平时趾高气扬的神气都消声匿迹了。”亦作“诚惶诚惧”、“诚恐诚惶”。

【释义②】

本为臣子对君上申述时的敬词。《见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臣吕诲诚惶诚恐,百拜奏于皇帝陛下。”后用以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如:“他那天为啥诚惶诚恐的频频谢罪?平时趾高气扬的神气都消声匿迹了。”

参见“战战兢兢”。

诚惶诚恐的翻译

  1. really afraid and trembling
  2. 恐(おそ)れ蕑(い)ってびくびくするさま,うやうやしくかしこまるさま

诚惶诚恐成语接龙

“恐”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恐后争先
  • 先发制人
  • 人声鼎沸
  • 沸沸扬扬
  • 扬长而去
  • 去伪存真
  • 真凭实据
  • 据理力争
  • 争先恐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 誉过其实
  • 实事求是

诚惶诚恐成语接龙

“诚”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心虔志诚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漫不经心
  • 天真烂漫
  • 叫苦连天
  • 大呼小叫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诚惶诚恐字义分解

读音(chéng), 讠部,共8画

①. 真心。 如: 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

②. 实在,的确。 如: 诚然。诚有此事。

读音(huáng), 心部,共12画

①. 恐惧。 如: 惶怖。惶恐。惶惧。惶惶。惶惑(疑惧)。惶窘。惶遽。惊惶。惶惶不可终日。

读音(kǒng), 心部,共10画

①. 害怕,畏惧。 如: 恐惧。恐怖。恐慌。惊恐。有恃无恐。

②. 恫吓(hè)。 如: 恐吓(hè)。

③. 疑虑。 如: 恐怕。恐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