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拼音 gé gé bù rù怎么读

注音 ㄍㄜˊ ㄍㄜˊ ㄅㄨˋ ㄖㄨˋ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水火不容方枘圆凿方底圆盖凿枘不入

反义词 水乳交融行合趋同沆瀣一气气味相投情投意合融为一体

格格不入的意思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
入:融洽。

出处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形容思想感情、言论等。

例子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格格不入(《鲁迅书信集 致章廷谦》)

正音“不”,可以读作“bú”。

歇后语 1. 象棋走在线路上 —— 格格不入
2. 窗子小跳不进去 —— 格格不入

谜语 1. 咄咄 (谜底:格格不入)
2. 下象棋 (谜底:格格不入)
3. 纱窗的功能 (谜底:格格不入)
4. 双打被淘汰 (谜底: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详细解释

【释义】

格格,阻碍,隔阂。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语本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方枘圆凿”

【典源】

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据《象山全集》卷五引)

婺女之行道经上饶,往往闻说其守令无状,与临川大不相远。既而,闻景明劾罢上饶、南康二守,方喜今时监司乃能有此,差强人意。刘文潜作漕江西,光前绝后,至其帅湖、广,乃远不如在江西时,人才之难如此。某人始至,人甚望之。旧闻先兄称其议论,意其必不碌碌,乃大不然。明不足以得事之实,而奸黠得以肆其巧;公不足以遂其所知,而权势得以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见疑,忠言不入,护吏而疾民,阳若不任吏而实阴为所卖。奸猾之谋,无不得逞;贿赂所在,无不如志。闻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伪文诡辞、谄顺乞怜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转移其事,如转户枢,胥辈窥之审、玩之熟,为日久矣。所欲为者,[1],不见有毫发畏惮之意。惟其正论诚意,则[2]而不入,乃以此自谓其明且公也。

注解

[1]如取如携: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指贪渎巧取之行。

[2]扞格:互相抵触。扞,音hàn

【典故】

“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公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谿人。为乾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于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于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后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欲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后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书证】

  • 01.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八・畏人》:“我与世本无异,……无奈世之于我格格不入,使我避地远游,若春鸟之啼于异方。”
  • 02.清・黄宗炎《周易象辞・卷四・履卦》:“武人而大君信任之,得以有为。志虽强悍,无有温和之气,流行于情文事物之中。格格不入,太刚则折,岂可云履?”
  • 03.清・陈确〈与张考夫书〉:“弟言极朴直,虽三尺童子读之,皆了然言下,而学道家每格格不入,未知何故?”

【用法】

语义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类别用在“无法相容”的表述上。

例句

他俩就像方枘圆凿,自是格格不入

铙钹配扬琴,听起来不会格格不入

我这老古板和现代社会已有些格格不入了。

课本上写的家居生活和实际状况根本格格不入

他们两个的个性根本格格不入,怎么会结为夫妻?

他太过沉静了,和周遭的热闹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我们交谈后,格格不入,我看你就别再费心撮合了。

画面上打斗这么激烈,怎么配这种格格不入的慢节奏音乐?

她这身打扮太随便了,出现在这种场合,真是显得格格不入

我看墙壁和天花板的颜色总觉得格格不入,是不是改刷其他颜色较好?

格格不入的翻译

  1. cannot get along with one another
  2. 投合(とうごう)しない,まったく合蕑(あいい)れない,しっくりしない
  3. несовместимый
  4. ne pas cadrer(ne pouvoir s'accorder)

格格不入成语接龙

“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入不敷出
  • 出神入化
  • 化为乌有
  • 有朝一日
  • 日月如梭
  • 梭天摸地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 今是昨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格格不入成语接龙

“格”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序)

  • 别具一格
  • 天壤之别
  • 叫苦连天
  • 大呼小叫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格格不入字义分解

读音(gé), 木部,共10画

①.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 如: 格子纸。方格儿布。

②. 法式,标准。 如: 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③. 表现出来的品质。 如: 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④. 阻碍,隔阂。 如: 格格不入。

⑤. 击,打。 如: 格斗。格杀。

⑥. 推究。 如: 格致。

⑦. 树的长枝。

⑧. 至,来。 如: 格于上下。

⑨. 感通。 如: 格于皇天。

⑩. 变革,纠正。 如: 格非。

⑪.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rù), 入部,共2画

①. 进,由外到内。 如: 进入。入梦。

②. 适合,恰好合适。 如: 入选。入耳。